文/丛非从

    我的人生一度陷入迷茫,不知道何去何从。当我没有选择的时候,又陷入了挫败。

    关于工作,我不知道该去哪个城市,不知道该从事何种工作,不知道该选择哪种形式。我想去云贵地区当个普通的老师,过着悠闲的生活,接待着四方的来客;我想做个专职的作家,把我见到的每个故事都用文字记录;我想留在大北京创业,无悔次青春,证明下自己;我想进入一个大单位,工作稳定,积攒点钱;我想老老实实当个心理咨询师,救人与苦海;我想去考个中国哲学的学位,传播国学;我想去把心理用到家庭教育,投身于中国的父母教育;我想做的那么多,可是,我不知道哪条路才是对的……

    于是这些年,我做了2件事情:换目标顺带着换工作,纠结下要不要去做。

    我还在挣扎的线上。并且片刻不停的骂自己:真没用,连条路都选不出来,做个工作也不能从始而终,最讨厌年轻人的浮躁不能踏踏实实,这么三心二意,心猿意马,一山望着一山高,怎么成事呢?偶然听到旧日同学的消息,从大四开始就进入某单位实习,经过多年努力俨然已成为小主管,并购房待婚。再看看自己,只能用一无所有来形容。

    关于感情也是如此,好感过无数姑娘,幻想着跟每个人相伴终生会是怎样,然后又开始纠结,在无数开始与止步前徘徊,最后又都以“挣扎是不够爱”而终结。最可怕的原来不是找不到对象,而是根本就不确定要不要跟一个人走到尽头。我彷徨到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有时候觉得应该找个勤劳善良的姑娘相伴,有时候觉得应该找个成熟知性的姑娘为伍,有时候觉得不要把自己弄得过于高尚而忽视外表的美丽。结果挑三拣四,一无所获,然后受尽无数人的指责。

    其中过程的自责并不比工作的迷茫差。我多想找个中意姑娘相伴到老,可是我始终定义不出什么是中意。朋友都说我不该挑剔,我也想随遇而安找个凑合到老就好了,想到还有至少50年的婚姻要走要我怎么在有不满意的时候无动于衷?每当这么想的时候又更骂自己,身边的人都陆续发来结婚的请帖,而自己依然心属漂泊,不禁觉得自己心理问题极其严重。于是总以工作忙等理由拒绝参加一个又一个的婚宴。

    于是更加迷茫,孤独,挫败,无助,抑郁。不是感叹生不逢时,而是赞叹自己无能。知识可以弥补,经验可以累计,人脉可以搭建,但是路都选不出来,该是怎样一种自虐。

    我很想凑合,随便找件事干就到底吧,随便找个姑娘就去追吧。我难过的是,这个随便都选不出来。

    更加悲惨的是我是个心理工作者,自己都这样了,如何抚慰别人?也正是因为我是个心理工作者,让我陆续对这个问题豁开了个口。

    因为无数人来问我迷茫的问题,才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开始自我疗愈。

    一个在外企工作了10年的男人,不知道该不该辞职,不知道该如何去应对工作。10年来,他从毕业到现在,就一直在这个单位里,成为了一颗螺丝钉,在这个钉眼上做到了极致,但是10年来并不快乐。他不想再继续这种为生存而工作的状态,他明白了人生应该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可是,人生开始迈向四十,走了还会什么。从而立到不惑,只有更多困惑。他宁愿刚出校门的时候多摸索几年,至少见识过,选择过,也就不会有这10年的弯路。当我提醒他他在大众眼里是成功、爱坚持的时候,他笑了,人生迷茫和不快乐到此,别人怎么看的到?后来我们探索到,他正是太在乎别人说他“不坚持”、“浮躁”,所以才选择了一呆10年。我一直以为他走的直路,在他眼里都成为巨大的弯路。

    一个结婚3年的女人,带着天真无邪的孩子,更加迷茫,她不知道这段婚姻是对是错,她说两个人就是平行线,他对她很好,给她钱花,但是感觉全错了。他疲于工作,疏于家庭。她喜欢文艺,他热爱工程,他们连争论都没有,无法有共同兴趣。她说她对于婚姻的唯一期待就是“有个懂我的人”,可是现在只有一个“给我钱花的人”,她说钱她也会自己赚。她不知道怎么应对这段婚姻,听说了身边的小情侣们多么安于贫穷但志同道合,他跟单位某个小5岁的小伙多聊得来。她感觉到绝望:一方面恨自己不该对于婚姻在无知的时候仓促,一方面更恨自己身在围城中还心猿意马不够忠诚。

    我听到很多悔意、自责、不满,伴随着当下的迷茫。感慨万千。

    当人不满意现状的时候,就会想改变,想改变却又很少人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明确的人又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去按照内心的想法去做,敢做的人又不知道从何做起。迷茫就像是空气一样,无处不充斥着这个城市和里面的人,尤其年轻人。

    人只能知道过去,终究不知道未来。于是未来就充满了不确定性,除非到发生的那一刻,你难以预见到结果,所以就会充满了不安,不知道结果是好是坏。即使可预见了,你又不可能再去确定另外一种选择会是怎样,然后又假设另外一种选择也很好,继而自责。

    人最想要的就是:我能知道明天会有什么结果,并且确定这个结果在众多选择中是最好的。

    可是上帝都做不到。于是人就发明了神奇的武器来做上帝做不到的事情:规条。人们用固有的思维来预测未来。比如对我而言,我认为稳定的、专一的、现在就确定的、从头坚持到尾的,这才是好的。而频繁换工作及方向、迟疑不肯迈出脚步、不能确定要走的路,这些就是坏的。我假设了前一种有个好结果,后一种是被人唾弃的。而另外一种人则用另外一种规条来后悔:多尝试、多见识、敢于比较、敢于放弃、忠于内心就是好的,而死板、恪守、明知不适合还在坚持、明知错了还在固执就是坏的。

    我突然觉得这两种人应该打一架,把对方掐死:你得瑟什么,这么不珍惜自己的优秀。

    你不能说弯路的风景美,还是直路的风景美。都说少走了弯路,就错过了风景。你甚至不能说弯路就比直路晚到达目的地。你怎么知道你选择的直路就不是弯路呢?你又怎么知道现在的弯路其实是更近的路呢?

    那个乐了我们无数次的鸡汤故事:当你挖井,到底是按着一个地方挖能挖到水呢,还是挖不到就赶紧换个地方?直到你挖到水,否则你永远都不能判断水到底是更深处还是在别处。即使你挖到了你也不能确定你目前的选择是否就比那个没选的更方便。

    我们不能去评判,到底哪种生活观是好,哪种观点是坏。优秀的射手可以把箭直射靶心,是一种勇士,他付出了你难以想象的艰辛;平凡的射手射出很多箭总有一个到靶心,也是一种勇士,他敢于去经历尝试后再选择最好。还有一种智慧的射手,他在箭射出后,到箭插入的地方画一个圆心。他们都完成了最终的快乐,到了终点。我们都在羡慕第一种,那是比尔盖茨生来就是为代码而活的优秀,我们多数人都挣扎在第二种,做很多努力达到公认的正确,却忘记了可以做第三种:无论你过上了怎样的生活,都可以调整自己的观点,接纳自己的生活,并找到理由支持自己的生活。

    本来就没有对错好坏,只是不同的人生道路。

    也放下对自己那么高的要求。我发现了我还有一个特别高的要求:当我选择,我就要选出一生要坚持的路。当我恋爱,我就要选择一生要陪伴的人。这是“恋爱就要结婚”的谬论,过高的要求。我很想这样,但是我也知道这不可能绝对做到。所以当我不断否定自己选择,不断徘徊于选择的时候,我会这么难过,因为我没有实现我“选择就要终生”的要求。

    高要求的背后是对已有的彻底否认:看,徘徊了几年,还是在原点。但显然这是个伪命题,纵然我没有找到最终的出路,但我绝没有停滞到刚毕业时的傻气里。无论知识、经验、人际,我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并且,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心理学。我只是不知道该用心理学来做什么。

    想起了我曾经的一个朋友。她结婚,我没去。这是个曾经无数次向我呐喊迷茫和痛苦的姑娘:在大城市里挣扎,工作不定,感情不定,都频繁更换,人生陷入了低谷。那时候我很惭愧,不知道该怎么帮她。后来,她折腾够了,路渐渐清晰了,她说到了谷底才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她回到了老家,当了中学教师,跟曾经的初恋结了婚。她结婚的时候我没敢去,我怕,我怕我看着她终于在无数迷茫后走出了一条路。我怕听她当面说出这些在QQ里说出的这些话:我结婚了,我们今年刚贷款买了房,准备明年再买个车,后年生个娃……

    她从老家出来,又回到老家。跟初恋分手,几经轮换恋人,又跟初恋结婚。我不知道她走的这些路是弯路还是直路,是不是绕了一圈回去了,浪费了几年,比同村的姑娘落后了很多。但是她一定比那些毕业就结婚生子的同学们要更懂得珍惜,更不会迷茫。因为她有资本说:我见过外面,所以不再向往。

    我还走在我迷茫的路上,我将继续迷茫。

    至少在我还折腾得起的年纪,就使劲折腾吧。我允许自己去尝试,当我尘埃落定,我敢说:我折腾过,你有吗?我更可以在10年后跟他们说:你这些迷茫,我在10年前就已经经历了。

    因为迷茫,所以更坚定。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势能,迷茫得越久,沉淀的就越多,当真正选择来的时候,你就会更坚定。你要做的只是:允许当下所发生的任何生活,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坚持或者放弃,这都很好。不必生活着一种,然后又向往另外一种。

    因为,接纳生活以它的方式呈现给你。弯路里不仅有风景,更可能是被忽视的近路。

    何况,你还可能在路上收获另外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