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的文章

    《完美与残缺》

    朋友搬进了新居,数位好友齐聚,贺其乔迁之喜。

    主人不俗,懂得享受生活,虽不富裕,屋子却布置得简单而富有情趣。阳台很宽敞,悬挂着几盆花花草草,红绿相间,疏密有致,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在春日的艳阳下,散漫地坐着,随意地吃着水果,喝着饮料,眺望远处的高楼,近处的鲜花和草坪,谈论着轻松的话题,时空好象静止了,没有人愿意打破这份难得的温馨。

    “嘿!你们看出来没有,这几盆花草有真有假。”一位细心的女士说。

    “我怎么没有看出来呢?”有人反问道。

    “不用手摸,不用鼻子闻,谁能在五米以外准确的指出真假,我就送给谁一盆郁金香。”主人有些得意地说。

    于是大家都开始仔细地观察起来。我是植物盲,奇怪,不管我怎样努力,也记不住各种花草树木的名字,更辨别不清品种的好坏,喜欢观赏植物,却总是说不出所以然来。我只知道那些能够令我心旷神怡的就一定是好植物,一文钱不值的野草,有时候比标价几千元的奇花异草更令我动心。

    眼前的几个盆栽,都长得很茂盛,看起来个个碧绿如玉,青翠欲滴。花儿,也开得有声有色,汪洋恣意。猛然看去,的确难辨真假。可是看着看着,感觉出来了。我发现有三盆花依稀能够找到枯萎的残叶,有的叶片上还有淡淡的焦黄,显示出新陈代谢和风雨侵袭的痕迹。可是另外两盆,绿得鲜艳,红得灿烂,没有一片多余的赘叶,没有一丝杂草,更没有一根枯藤。一切都是精心设计精心制造的结果,它们显得完美无缺。看着它们,我那轻快的心荡起了一阵涟漪,似乎这完美的东西远不如那些夹杂着残枝败叶的新绿更令我愉快。

    我曾经去过的一个美国国家级沼泽森林公园。时值枯水季节,我们很幸运,可以沿着小径一直走进沼泽森林的深处,那时候,大自然的魅力深深地震憾了我。举目望去,一株株笔直挺拔的参天大树,伟伟煌煌地一直蔓延到天地的尽头,间或有几株不知何时被风吹倒的树木歪在地上,有的渐渐风化了,长满了绿苔,松鼠和一些小动物们用它做窝,嬉戏其间,别有一番情趣。我想,如果没有这些倒掉的残木,没有参差不齐一蓬一蓬的灌木从,只有整齐划一的栋梁之材,这原始森林就会逊色多了。

    世界上万事万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太完美就失去了它的真实性。儿童的可爱,在于他们的天真和稚气,尽管他们常常摔跤,需要人掺扶。青年人的优点,在于他们敢冲敢闯,在于他们的蓬勃和朝气,哪怕他们常常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因为有了他们,世界才显得生气勃勃,一片生机。

    其实,人生的意义,就孕育在这于艰难困苦搏斗之中。长城的雄伟壮丽,在于它不惜蜿蜒曲折,艰难跋涉于丛山峻岭之中。长江的气势恢宏,在于它历尽艰辛,绕过无数激流险滩,毫不动摇地奔腾呼啸,滚滚向东而去。没有荆棘丛生的杂木和小草,就没有长满参天大树的原始森林。没有艰难困苦,就不是完整的人生。一辈子没有受过挫折的人,是一个活得苍白乏味,活得最没意思的人。

    “那盆没有枯叶的花是假的,虽然它看起来更鲜艳,更完美无缺,但是我还是喜欢真的。”有人打断了我的思绪。

    看来,我的悟性实在太差,我所想到的,只不过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事实,一个非常浅显随处可见的道理。

    《痛苦地成长》

    被逐出伊甸园,就是永远地放逐,我们再也不能回头,再也无法重返乐园。归途已被天使和灼热的利剑阻拦。

    我们不能回头,我们只能前进。

    想回到伊甸园就像试图回到母亲的子宫,回到婴儿期一样,根本无法实现。归途已断,我们不能回到母亲的子宫或婴儿时期,所以我们必须长大。我们只能向前,穿越人生的沙漠,痛苦地走过灼热而荒芜的大地,渐进达至更深入的意识层面。

    这是一个严重的事实,因为大量的人类精神问题,包括吸毒嗑药等,均源自于返回伊甸园的企图。在鸡尾酒会上,我们会喝上一杯酒,借此削弱我们的自我意识,消除羞怯。难道不是这样的吗?适量的酒精、大麻、可卡因或其化合物,能让我们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暂时找回已失去的、与宇宙融为一体的感觉,再一次重温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时的温暖和亦真亦幻的感觉。

    但是,这种重温决不会持续太久,其代价通常也让人难以承受。正如神话所说,许多人望而却步,我们的确不能够重返伊甸园了,我们必须径直向前穿过沙漠。这是个艰难而痛苦的旅程,他们找到一个看似安全的地方,刨出一个沙坑,呆在那儿止步不前,根本不愿再去穿越那令人痛苦的、遍布仙人掌、荆棘和砾石的沙漠。

    虽然多数人都听说过富兰克林的名言:“唯有痛苦才会带来教益”,但真正能践行的人却很少,横穿沙漠的痛苦让他们难以忍受,于是都早早中断了这一旅程。

    疾病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失调,它也可以表现为心理上的拒绝成长。而这种心理失调完全可以通过心智的成长而加以调节。那些在生活中早早就停止了学习和成长,拒绝改变而故步自封的人们,经常会陷入那种被称作“第二童年”的境况。他们变得牢骚满腹、吹毛求疵并且以自我为中心。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二童年”期,而是他们“第一童年”的延续,陈旧而脆弱的成年掩饰下,暴露出的是潜伏的情感上的孩子气。

    心理医生都知道,很多外表已成年的人,实际上内心还是个情绪化的孩子,他们是情感上的孩子裹在成人的衣装下徘徊。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并不是因为来找我们治疗的人不及一般人成熟。正相反,那些渴望成长而来做心理治疗的人,恰恰是想摆脱幼稚和孩子气的人,他们只不过一时还没有找到出路而已。说实话,这种人为数不多。至于其他的人,则拒绝去想如何成长,或许这就是他们特别讨厌谈论关于变老话题的原因。

    记得1980年1月,在我写完《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后不久,在华盛顿特区,我包了一辆出租车去很多电台和电视台做节目。走了几家后,出租车司机问我:“嗨,伙计,你是干啥的?”

    我告诉他,我正在推广一本书。他问:“说什么的?”

    于是我对他谈了一些关于心理学和信仰的大道理。大约半分钟后他发表了看法:“啊哈,听起来好像人生的许多屁事还真有可能兜得拢!”

    虽然他是个粗人,但却有洞察事物的天赋。于是在做下一个电视访谈节目时,我问编辑能不能说说这个事。

    他们说不行。想必他们是忌讳那句脏话,我提出可以用“废话”之类的词代替它,可他们还是说不行。

    人们就是不愿意谈论真正的成熟,因为它太令人痛苦了。

    一个成熟的人一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痛苦,没承受过太多痛苦的人一定不会成熟。承受痛苦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逃避痛苦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因为人人都有逃避痛苦的倾向,我们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心理疾病。心理大师荣格说:“逃避人生的痛苦,你就会患上神经官能症”。不少人为逃避痛苦正遭受着神经官能症的折磨,值得庆幸的是,许多人也能坦然面对,及时寻求心理治疗,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正常的痛苦。人生的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你就能超越自我,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健康。